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联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共同开展了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云南大学)高度重视,从前期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到中期持续的督促安排、全面保障,再到后期多方面的宣传推广、交流互鉴,参与2023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4个团队入选教育部重点团队。其中,云南大学“赴勐海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以及赴曲靖闸塘村“推普助力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振兴”实践团在1176支高校团队中脱颖而出,荣跻240支优秀团队,受到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来信表扬。



团队简介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云南大学)在省语委办及校语委办的指导下,根据国家语言文字战略部署以及工作重点,结合学科优势、地缘优势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地依托教育部以及团中央“三下乡”项目,成立了云南大学“赴勐海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以及赴曲靖闸塘村“推普助力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振兴”实践团,于2023年暑期分别于勐海县四镇六村以及曲靖闸塘村开展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调查以及普及工作。

实践内容
两支实践团队分别通过线下与“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培训模式对勐海县四镇六村以及曲靖闸塘村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相关工作。在线下,实践团队深入当地村镇,通过走访调研、入户宣传、特色课堂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未来发展需求,为推普工作的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在线下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队又依托自身的中文教学经验和教研优势,根据推普工作要求,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现实,回应村民实际需求,研发了共计8课时、适宜当地村民学习的“普通话培训系列线上课程”,以期能全面有效地赋能乡村振兴,探索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推普路径。



两支实践团队进行的普通话培训系列主要聚焦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围绕学龄前儿童、青少年学生、青壮年劳动力、基层干部、留守妇女以及老人等重点人群,课程内容涵盖外出务工和日常生活用语、电子商务和网络直播用语等方面,为赓续中华文明倾注青年之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之力量。此外,队伍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田野调查等方式,考察当地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强化语言文字研究,完成实地调研报告4份,助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升。本次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政府、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云南更是全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省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共同的主要交际工具。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各民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地将借鉴过往经验,顺应时代要求,持续深入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