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26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为切实抓好抓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 进一步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云南省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云南大学)、云南大学本科生院的指导下,文学院、文学院团委围绕“推普周”宣传主题“推广普通话,奋进新时代”开展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系列活动一:《2024中国诗词大会》云南大学报名选手风采展示
9月11日18:30,《2024中国诗词大会》选手风采展示选拔赛在文渊楼406举行。

此次选拔赛共有七名选手参加,参赛前,选手们时而低头默念诗词,时而互相小声交流,为比赛的到来做着积极的准备。文学院2022级本科学生刘昕悦主持本次比赛,云南大学文学院孙兴义老师、张之为老师和马君毅老师担任评委。


首先上场的选手是来自软件学院的刘伯纯。他朗诵的诗词篇目是《贺新郎·纤夫词》。许是第一个上场,他显得有些紧张,但在观众和评委们热情的掌声的激励下,很快调整了状态,在台上收放自如起来。接着是评委和选手的问答环节,针对选手们的个人资料和台上表现,三位评委分别对刘伯纯同学进行提问,尽管早有准备,但面对各位老师突如其来的问题,选手还是难免措不及防,观众们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

软件学院的刘伯纯同学
第二位上场的同学是来自新闻学院的毕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她口中优美婉转,一身古装打扮让她显得优雅大方。在面对评委们的提问时也能侃侃而谈,自信沉着,实在难得。

毕嘉同学在进行深情朗诵
紧接着,来自历史与档案学院的李根同学以优雅大气的姿态,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来自文学院的钱亮帆同学表现突出,虽然也选择了和毕嘉同学一样的篇目——《春江花月夜》,但两人风格不同,钱同学少了那份婉约,多了一份饱满的热情,眼神和手势也十分到位,赢得了在场诸位的热烈掌声;来自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刘立翔同学,一首《别董大》铿锵有力而又深情款款;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许家瑞同学则是全场声音最洪亮、气场最强大的同学,把毛主席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朗诵出了气吞山河之势;最后出场的是来自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赵文浩同学,比起前面几位来丝毫不怯场,面对老师的问题也能侃侃而谈。

历史与档案学院的李根同学

文学院的钱亮帆同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刘立翔同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许家瑞同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赵文浩同学
面对同学们的精彩表现,作为评委的孙兴义老师、张之为老师和马君毅老师依次上台进行了点评。三位老师在对同学们的诗词功底进行肯定和鼓励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希望参赛同学在学习诗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孙兴义老师点评

张之为老师点评

马君毅老师点评
活动的最后,主持人上台宣布分数和位次。获得第一名的是来自文学院的钱亮帆同学,第二名得主则是来自历史与档案学院的李根同学,两位同学将代表云南大学参加云南省的中国诗词大会选拔赛。其他同学虽然没有取得参加省赛的资格,但也充分地展现了自己地文学素养,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希望在场地选手和热爱诗词的观众们都能够不忘初心,在诗词的学习上不断提高、一路生花,也希望明年的诗词大会将会有更多云大学子踊跃报名,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系列活动二:普通话测试培训
9月12日下午,普通话测试培训在文渊楼401开展。本次培训邀请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导师、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硕士导师、国家普通话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马艳老师担任主讲人。

马艳老师首先介绍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分类,具体题型,随后就各个题型展开具体的讲解,逐个攻破各个部分的重难点,同时也就今年普通话等级测试的新情况展开分析,为广大学生普通话测试备考提出了宝贵建议。

除此以外,马艳老师还从声母韵母两个方面,通过国际音标为我们进行语音的讲解和纠正。帮助广大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提高普通话发音的准确率。同时也通过对语音流变现象的讲解,使得广大学生更好的了解普通话的发音规则提高普通话水平。

马艳老师的培训风趣幽默,通过国内国外的例子,让同学们对说好普通话有了更深的认识,最后马艳老师总结说,语言对每一个人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口头的语言还是身体的语言都对个人成长具有重大意义,青年学子应该努力提高自己语言的表达能力。
系列活动三:《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汉语与汉字》讲座
“今天我们讲座的题目是《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明星——汉语与汉字》……”2023年9月13日,“推广普通话,奋进新时代”云南大学推广普通话周讲座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开讲,云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马艳老师围绕汉语与汉字的历史意义和推广普通话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进行授课。

今年以来,云南大学文学院开展“推广普通话,奋进新时代”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以讲促学、以学促思,为推广普通话、树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做出突出贡献,有效提高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觉和文化自信。
“汉语是优美动听的语言,它通过排列组合筑起中国文学艺术的顶级殿堂:诗词歌赋。随手拈来,俯拾皆是。”马艳教授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平声给人以高昂、开放、响亮、明朗的听觉感受,而仄声则给人以低沉、压抑、下滑、收敛的感觉。只有汉语拥有如此的语言魅力,没有哪一门语言能像汉语一样简洁明了,也没有哪一门语言的翻译能还原中国诗词歌赋的魅力。”
马艳教授明确授课主题,审定讲课提纲,从普通话与《国家通用语言法》、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语与汉字几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中华文明和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既着眼当下,也放眼未来,通过科普普通话的推广情况和当代国际社会的汉语处境让学生们明白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桥梁、促进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要作用。
同样,听讲同学的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变化。通过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讲座活动,青年学子们能够站在世界文化全局高度去思考汉语、传承文化、推动落实。参加此次讲座也是广大青年学子学习汉语文化意义、汉字传承价值的过程,更是身体力行推广普通话、传承中华文明的踏实实践。

推广普通话,发扬优秀传统;奋进新时代,奏响时代强音。汉字承载着璀璨的文明,诉说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普通话架构着沟通的桥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依然生生不息,演绎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厚重。青年学子应奋发自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青年热血书写历史新篇章。
系列活动四:2023年勐海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
成员心得体会分享
9月14日14时,云南大学勐海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员心得体会分享会在文渊楼401教室举行。本次分享会由邢舒涵同学主持,“2023年赴勐海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的两名成员曹乐健同学和李鑫同学作经验分享。

分享会上,2022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曹乐健同学以时间为线索,分享了她在推普实践活动“前、中、后”三个阶段所承担的工作内容以及在工作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

首先,曹同学介绍了在活动前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工作任务的分配。通过资料搜集与整理,志愿者们对调研地——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她们准备了普通话教学课件和语言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两部分的推普资料。另外,曹同学还详细地介绍了她负责的“典耀中华读书行动”教学内容及方法。
随后,曹同学分享了活动中的工作情况。经过对勐海县四镇六村的实地调查后,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根据每个村寨普通话推广的不同实际情况,做了教学任务的调整与分配,并在教学后对村民进行了语言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收集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并撰写了多篇活动新闻稿。
最后,曹同学从实践的成效和不足两方面对志愿活动进行了总结:在勐海县政府、基层干部和云南大学师生持续多年的努力以及帮扶下,推普地区的普通话普及率以及认可度都有着明显的提升,实践队成员通过“普通话+”的形式进行法律知识等的宣讲,也促进了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通过推普活动,将“民族团结一家亲”理念落到实处,有利于提升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交流;而推普工作的质量可以从受众以及对口支援的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努力,提升“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这一理念的认识度,更好地助力乡村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李鑫同学结合自身承担的工作,从前期任务分工、行程安排、实地调研体会、蚌赛河村数据收集和实际情况、当地教学实际需求、文化自信和正确引导教学几个方面分享了推普的工作经历以及感受。
在工作中,李同学发现网上的蚌赛河村资料与蚌赛河村的实地情况有较大的差异,但经过努力,志愿团队最终在资料不充分、沟通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合理开展推普工作,成功完成了志愿服务和调研任务。志愿团队根据各个村寨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工作分为简单的教认水果、发音以及法律、诈骗知识宣讲和民族自信引导等不同的内容进行开展,以达到更好地推普效果。另外,李同学结合调查结果以及当地工作人员的建议,提出在推普教学中增设一些关于青春期,青少年性知识、健康、卫生教育等内容的想法。
最后,李同学从在水和新寨教学的主题“关于文化自信和正确引导”切入,提出了一些对推普志愿工作的认识和思考:“文化自信的根源就是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特殊性,站在自己的土地优势上,从心里认可然后主动,就能走出自己的天地。
开展推广普通话相关活动是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语言质量的重要措施。将推广普通话向偏远乡村拓展,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推普工作在偏远地区任重道远,着力提高普通话普及率,能够为各民族间的交流架设沟通桥梁,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语言相通的良好条件。
此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心得分享会上,曹乐健同学和李鑫同学结合各自的工作内容,分享了在勐海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经历、行程中的见闻、对当地风土人情的切身体会以及推普中发生的几件印象深刻的故事。她们全面细致的分享鼓励着同学们积极投入推普志愿服务,而她们的工作经验也对接下去的推普工作开展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
系列活动五:《沁园春·雪》朗诵

9月15日10时,云南大学文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14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身着民族服饰,齐聚东陆校区95台阶,齐声朗诵毛泽东同志经典诗词《沁园春·雪》。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号召的同时,领略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此次推普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到老师同学的喜爱。在实践中提升了同学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为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提升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氛围。